編輯點評:自主學習監(jiān)督的自習軟件
一起自習是一款學習監(jiān)督工具,面向學習黨、考研族,提供計時學、結伴學、直播學等學習方式,滿足用戶自律學、陪伴學、監(jiān)督學、激勵學的學習需求,搭建一個有互助、分享、高效的線上學習社區(qū),幫助用戶提升學習效率、養(yǎng)成自學能力。
軟件內容
學習站
小伙伴都在這里直播自習
加油站
補充新能量 學習不枯燥
每日打卡
記錄自習日常 互相督促
學習不孤單
在線視頻自習 一起學!
沉浸式學習
提高學習效率更有效
最新版本內容
版本1.6.0更新內容
1,自習場景升級,新增陪學模式。
2,陪學師可設置開播,提供一對一或一對多的陪學督學服務。
3,學生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陪學師,享受陪伴督導服務。
4,修復了已知的問題。
用戶評論
這里不只是自習室,也是學習者適合放空的第三空間,打破窄小朋友圈,在這里和大神交流。在這里,你的“習友”可能是準備考研的鋼琴老師,可能是某知名編輯,也可能是正在學習編程的攝影師。
而且遇到問題,還可以向自習室的主理人們請教,畢竟都是學霸大神,要學習方法有方法,要思想深度有深度。
線上自習室App走紅 你會花錢買學習氛圍嗎?
花錢買線上學習氛圍
昨晚9點剛過,一款名叫CoStudy的線上自習室App,實時顯示有超2萬人正在使用。排序在前頭的幾間“教室”,上座率大多在八成以上。
每個人的“專注目標”(即自習目的),大家都能看到。點擊進入小學初中樓,選擇“浙江”樓層,“寫作業(yè)”成了這幾天高頻出現的標簽;移步至大學樓,“專注目標”寫著:開題報告、論文、刑法精講、專四寫作……換到在職樓,則更五花八門,也不再局限于學習:健康管理師、中級會計、考編、做手賬、寫稿、批改作業(yè)……
在這些“教室”里坐著的每一個虛擬形象,都對應著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人:選一間“教室”,找到一個空位,設置好專注目標、專注時長、休息時長,以及輕度/深度模式,你就可以放下手機開始學習/做事了。在深度模式下,如果你想要分心玩手機,比如刷個朋友圈,就會立即收到一條提醒:正在專注中,點擊回到教室!
Timing和同桌,也是兩款線上自習室App,但使用方法有點不同。你可以打開攝像頭,對準自己或是電腦、學習資料等,以視頻連線的方式,與他人共同在“房間”里學習;其間,還可以選擇用文字或連麥的方式進行交流。
這是眼下比較火的三款App,基本上也代表了線上自習室的兩種主要方式:虛擬場景體驗、視頻連麥,氛圍感是它們的最大賣點。這類App大多有每天免費使用的限額,超過后就需要付費購買。比如某App,每日最多體驗免費連麥2次,每次最多2分鐘;超過部分,6元/3小時,12元/6小時,50元/25小時。
增長中的學習需求
事實上,在這類線上自習室App誕生之前,找個云同桌,隔著屏幕一起學習的模式已在流行。
在B站,“陪伴學習”分類下的主播,在一天長達十幾個小時的直播里,只是專心地做著手中習題,復習備考。釘釘、騰訊會議、QQ的視頻連麥功能,也被許多年輕人利用起來,賦予自習室功能。
一起流行的,還有一些專注力App,像是較受歡迎的Forest和番茄To Do(這款也有自習室功能)。前者需要花12元下載,但在App Store上已有19萬用戶打出4.9分。它以“種樹”的形式,把專注時間量化為一棵樹的生長。如果你專注干一件事,堅持不碰手機,便可收獲一棵長成的大樹;反之,樹苗就會迅速枯萎。
云自習、云同桌、“種樹”的背后,是這樣一個顯性的事實: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劇,學習需求正在顯著增長。不少年輕人選擇在工作之余充電,提升個人能力,考公、考研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。以考研為例,據教育部官網顯示,2020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為341萬人,2021年這一數值再創(chuàng)歷史新高,達到377萬人。
但同時,很多人習慣了隨時掏出手機左劃右劃,一有“風吹草動”就要拿起來看一眼,“專注”成了一件奢侈的事。
爭議中走紅
線上自習室走紅的這一路,也伴隨著爭議。
“這類App提供了臨場感,很多人不是不愛學習,而是缺乏氛圍。如果看到別人在專注,多少會影響到自己。反之,一個人在被別人看著的時候,他的行為也會和獨處時不一樣。”小傅是杭州某高校的研三學生,畢業(yè)在即。幾天前,她在豆瓣上發(fā)帖尋人:“寫論文、看書、學習。希望找到自制力強的,一起連麥互相聽鍵盤翻書聲,無聊氣餒了也可以互相說說話!
“solo變團戰(zhàn),找到了一點學生時代的感覺和節(jié)奏!崩狭_是個2歲半孩子的年輕爸爸,去年年中和妻子商量后決定在職考研。他加入Zoom上的一個在線自習室已有1個多月,“在那樣一個環(huán)境里,可能更能調動人的心態(tài)和情緒去備考!
從事新媒體運營的90后小伙卓一,則一直不太理解在線找學習氛圍這件事:“學習本身就是自己的事,相互監(jiān)督也不過是一種輔助,將監(jiān)督或者有人陪伴作為學習的前提條件,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?搞個視頻連麥,時不時還要看一眼,不是更容易分心?”
對于從事幼師工作還不滿一年的丹丹來說,從逢人就安利到失望卸載,中間不過經歷了一次軟件更新。她卸載的原因很簡單:該App去年一次升級后,界面變得很復雜,花里胡哨的東西多了,還入駐了一批KOL,“打開首頁都是短視頻,感覺像是在往社交類App轉型,專注學習的功能被弱化了!
這陣風能吹多久?
丹丹的案例,其實涉及眼下擺在這類App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: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。
線上自習室App由于主打學習功能,一開始大多避開了復雜的信息流模式,幾乎沒有植入廣告。用戶的活躍度及付費意愿,成為主要收入來源。
而在前期用學習功能吸引到大量用戶后,部分App已經開始往泛社交化方向發(fā)展,開發(fā)出更多功能,嘗試憑借廣告變現或者獲得資本的青睞。不過,做社交向來是九死一生,工具性和社交性融為一體的新模式,能否殺出一條血路暫不可知。至少,一些只想要學習功能的老用戶,可能會覺得過度社交化沖淡了學習氛圍,變味了。
去年底開始,K12賽道上的一些教育大佬也先后推出線上自習室服務。學生接受班主任老師的邀請,打開攝像頭,即可進入“自習室”自習。不過,在業(yè)內看來,這些培訓機構的線上自習室,在很大程度上是增加用戶黏性的一種手段,通過新場景構建學習閉環(huán),打造私域流量池。
此外,網上還有一些擔心的聲音,與未成年用戶有關:孩子們會不會因此更依賴電子產品和網絡?在這些App上的消費又是否合法?上個月底,某App上的自習室功能還被舉報涉黃。事后,該App已緊急關閉深夜評論功能,收緊評論尺度。
熱門評論
最新評論